政府预决算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关于深圳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深圳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08-10-30 【字体:

  2006年3月22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深圳市财政局局长   乔家华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深圳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部署,依法征管,科学理财,顺利完成了市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和第三次常委会议决定的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2005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2.38亿元,比上年增收90.91亿元,同口径增长18.22%,完成年度预算的101.27%。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支出599.16亿元,比上年增加221.58亿元,增长58.69%。

   2005年,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42.87亿元,比上年增收50.12亿元,同口径增长18.90%,完成年度预算的100.13%。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70.20亿元,比上年增加175.90亿元,增长90.53%。

   考虑上下级体制结算关系后,全市和市本级均实现了预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全市和市本级总收支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规模较大;二是中央再次改变出口退税操作办法,地方负担的出口退税由原直接冲减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改为通过体制结算列支出上解中央实现,由此带来收入和支出政策性同步增长。   2005年,我市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实力加速壮大,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5年,我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6%。其中:上划中央各项收入947.62亿元,剔除出口退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因素后,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9.6%,比地方级收入增长快1.3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深圳累计向中央净贡献超过3,000亿元,服务全国的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我市地方可支配财力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特区成立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可支配财力加速壮大,达到100亿元,用了15年时间;增加到200亿元,用了4年;而达到300亿元和400亿元,分别只用了3年和2年;再突破现在的500亿元,只用了1年时间。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确保了“十五”期间我市能够完成许多以往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情,并将为“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财力保障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效益深圳的目标在财政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005年,全市税收收入844.12亿元(不包括关税和海关代征部分),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17%,继续保持了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态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相对较高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两个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所占比重为78.2%,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我市财政收入继续朝速度、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稳步推进,效益深圳的建设目标在财政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突出“产业第一”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舍得投入”的指示精神和“产业第一”的发展思路,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支出安排上着力加大基本建设、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以及传统产业改造、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植地方财源,推动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2005年,市本级用于城市化、基本建设以及各类扶持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设性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继续保持在50%以上,突出体现了我市建设型财政的特点。

   (四)重点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为构建和谐深圳提供财力支撑

   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2005年,全市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5.7%,充分保障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项教育经费的需求。加大城市管理经费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净畅宁”工程的经费保障工作,充分保障环保、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所需经费,全市用于城市维护和公检法司方面的支出达6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4%。在压缩一般性行政事业经费开支的同时,重点关注民生,着力加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发展投入。全市用于各项医疗卫生方面的经费达14.44亿元,加大社区健康中心扶持力度,努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继续加大对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救济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努力建设和谐深圳。全市用于离退休人员、扩大再就业以及社区基层服务等各项社会保障、救助方面的支出达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79%。

   (五)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做好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工作

   第二轮市区财政体制于2005年底到期。按照“划清事权、合理分税,区分特点、分类指导,集中财力、市里为主,明确体制、分灶吃饭,激发活力、有利发展”以及“集中财力办大事,产业发展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着事权因素、活力因素和转移支付因素,在科学统计和周密测算的基础上,我市制定了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方案,并在事权划分、财力保障、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以及激励机制、转移支付制度等多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新体制得到了各区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将为“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财力上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六)继续深化和完善各项财政改革,不断规范财政管理,提高理财水平

   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临时用款管理,加强了对各项政府性专项资金的清理和规范,提高了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了与人大的实时联网,努力打造“阳光财政”。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强化了政府采购监管及运行机制,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继续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积极推行非税收入征收改革,增加缴款网点,方便市民照章缴费。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出了相关的规范办法。牢固树立“大财政、办大事”的理财观念,根据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科学理财,灵活调度,节省政府利息支出。一是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动用历年结余26亿元,用于城市化转地相关支出;二是根据审计整改意见,对历年结转的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需要,将其调整安排用于建立城市化建设偿债准备金,以节省政府融资成本。据初步测算,全年通过合理调度资金减少贷款额度支取而节约的利息支出超过8亿元。

   总的来看,2005年我市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由于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地方财政增收放缓,预算平衡压力增大;预算编制和执行衔接不畅,预算约束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管面有待拓宽;财政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滞后等。我们将按照市委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指示精神,以科学、规范、透明和高效为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市财政管理的运行机制,以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关于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对2006年我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编制2006年度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要求,继续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政权运转、科教文卫、环保、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治安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支出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认真贯彻产业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控制债务风险;灵活、有效地运用各项财政收支政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455.85亿元,可比口径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2%。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以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总收入计划为571.23亿元。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278.18亿元,可比口径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2%。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以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总收入计划为360.79亿元,比2005年总收入减少73.6亿元,主要是由于2005年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规模较大。2006年动用的上年结转结余收入中,13亿元为动用上年结余收入,主要用于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5亿元为上年结转的集中支付单位项目支出。

   2006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计划4.3亿元,比2005年减少0.5亿元,主要是水利建设基金减少。

   (一)关于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安排的主要情况

   根据2006年全市经济增长安排计划,同时考虑到2006年基本建设、国家将出台工资改革政策、社会保障支出以及投融资政府贷款利息支出等增支因素,将大幅增加我市财力需求。为此,对财政收入拟按增长12%来安排。

   1.增值税。全市增值税地方分成收入计划安排86.54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7.18%。其中,现税收入49.04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2.85%;免抵调库收入37.5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43.29%。增值税安排的主要考虑一是以增值税为主的我市第二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将直接带动增值税增长;二是2005年我市部分增值税免抵调库指标结转至2006年,将直接增加免抵调库收入;三是从2005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看,受企业外销比重加大以及上下游产品价格增长差异影响,现税收入增幅有限,但免抵调库收入因外贸出口形势向好将保持较快增长。

   2.营业税。全市营业税计划安排170.54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0.82%。2006年,我市营业税规模将继续增加,但受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影响,预计2006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营业税增幅有限,营业税总体增幅将保持相对平稳增长态势。

   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全市两个所得税收入计划安排103.64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9.37%。所得税增长较平缓主要是考虑到:一是2005年企业所得税因大企业税收大幅增收,以及其他一次性等不可比因素带动,使得企业所得税大幅增长,增幅达30.82%,抬高了基数;二是作为个人所得税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薪收入增长趋于平稳,个人所得税增幅放缓。

   4.行政性收费收入。全市行政性收费收入计划安排14.86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20.42%。主要是教育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规模扩大。       5.契税。全市契税收入计划安排25.92亿元,比2005年预算执行数增长27.91%。主要考虑一是部分课税对象税率大幅提高;二是契税移交地税部门征收后,征管力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需要向各位代表说明的是,目前报告的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系由市政府代编,与汇总各区人代会通过的本级政府2006年预算(草案)略有不同。

   (二)关于2006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安排的主要原则

   2006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是:

   一是促发展。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积累的成果,舍得投入,继续加大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后劲。落实自主创新战略,支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把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支持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的协调推进。

   二是创和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谐深圳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重点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充分保障基础教育需求,理顺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增加安排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资金和教育均衡化发展资金;认真落实我市“1+5”人口政策,加大人口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文化、公共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保障“净畅宁”“清无”等专项整治行动的支出需求,理顺市区交通安全设施管养体制,全部纳入市本级统一保障范畴;认真落实“一号议案”,加大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体系”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就业、优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

   三是控成本。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指示精神,严格部门预算约束,努力控制政府行政成本。除政策性等刚性增支外,各预算单位一般项目经费实行零增长。同时,强化部门预算观念,实事求是地适当安排部门预算机动经费,将各预算单位临时用款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强化年度结转结余的管理,将上年结转使用指标纳入年度支出预算安排。

   四是保均衡。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对区级财政收入增长的激励机制,促进市区两级共同做大蛋糕。进一步加大对区域财政发展差异的调节力度,均衡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

   三、关于2006年的财政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上真转真变的一年。财政既要确保年度预算平衡,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又要兼顾各项改革,努力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此,财政部门将按照“服务大局、做大蛋糕、以人为本、勇于创新、主动服务”的思路,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的筹资和保障职能,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财税部门将继续加强协调沟通,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和有效应对国家财税政策调整,积极主动反映上级控制出口退税指标对我市收入带来的影响。继续依法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加强对企业避税行为的调查研究,确保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切实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力的需求。同时,牢记“两个务必”,越是形势好,越要头脑清醒,越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要树立财政资源紧约束的观念,严格预算约束,确保年度预算平衡。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的顺利实施。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财政部门将认真组织,努力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密切关注新体制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确保体制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并继续充分发挥财政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调动市区两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努力做大全市“蛋糕”。

   三是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建设。按照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发展模式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的要求,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促进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财政政策引导,积极探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的措施。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经费开支。完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重点加大对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科教文卫、“净畅宁”等民生的投入。

   四是继续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方法,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完善市本级部门预算准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面铺开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全面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力争实现市本级非税收入管理的全面覆盖。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的工作力度,计划对部门预算中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进行绩效检查,强化事后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清理、整合政府性基金和专项资金,加强和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权债务管理,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继续依法加强会计市场和会计人员管理,优化我市会计环境。

   五是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要继续立足大局,主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沟通协调,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财政部门的“生产力”。按照“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买单制”。始终不渝地加强廉政建设,加大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

   2006年,我市财政预算收支和管理的任务繁重,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确保年度预算平衡,为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实现我市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