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预算的编制说明
(一)关于2011年财政经济形势。
2011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再创辉煌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学编制2011年财政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
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总体有望保持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复苏进程将艰难曲折。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在国家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已企稳向好,但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从我市的情况看,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福利进一步改善。初步分析,2011年我市经济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从财政状况来看,2010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且呈现增速逐月加快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1,106.8亿元,但收入增量中有一部分来源于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低的土地增值税和非税收入,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不容乐观。考虑到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我市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以及受收入基数逐年加大等因素影响,预计2011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财政支出方面,2011年我市存在较多的政策刚性强、支出规模大的增支事项。一方面,我市将率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和低碳城市,需进一步落实支持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等有关政策,各项资金需求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市特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需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民生投入,推进全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财政增支压力较大。同时,2011年我市将举办大运会,开闭幕式、赛事组织和后勤保障等一次性增支事项也较多。综合考虑,2011年我市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将会十分严峻,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二)关于2011年预算编制执行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和财政部关于编制2011年财政预算的有关要求,并综合考虑2011年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011年我市预算编制执行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等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财政预算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特区发展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保重点、压一般、促公开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努力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我市预算编制与执行总的原则是:
1.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密切跟踪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注重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着力扩大内需。继续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推广。在整合优化现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改进扶持方式,不断加大科技研发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力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安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方配套资金,加大高新技术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引进力度,培育优质后续财源。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鼓励金融机构总部落户和金融创新。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和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统筹安排商贸流通业专项资金和会展业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2.科学分析财政经济形势,积极稳妥地安排收入预算,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密切关注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缓财政经济波动。加强对我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合理测算年度收入预算增幅,2011年我市财政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与我市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加强对主体税种及重点税源的分析和监控,做到依法应收尽收,努力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形成合力巩固主体财源,优化财源结构,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支出通过预算安排。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继续将市属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财政预算列收列支管理。继续实施预算稳定调节机制,确保预算平衡。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类重点支出,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全面推动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并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确保实现教育投入法定增长。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家庭和大中专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安排各项就业补助资金,积极支持和促进就业。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重点保障大运会的各项资金需求。全面落实人才战略,重点保障“孔雀计划”的实施,支持引进国内外高素质创新人才。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继续严控一般性经费支出,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对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及使用、因公出(国)境经费、办公经费、会议经费等实行严格管理,压缩庆典、节会、论坛等方面的支出。在控制预算支出总量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的作用,按照事权财权相匹配原则,在城市事务性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事权进一步下沉的基础上,相应增强区级财力,实现财权事权适当下沉。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与调动区级积极性相结合,保持市级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税激励机制引导各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使市区两级形成合力,加快主体功能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生态保护区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抓手,切实加大投入,力争在重点民生领域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大力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支持各区深化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体制运行中期评估机制,提高体制的灵活性和调整弹性。
5.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强预算透明度,明确部门预算公开的主体责任,做实做细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的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的运行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全面提升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继续统筹安排部门自有账户结余资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着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关于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收入预算。
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代编计划为1,221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加114.2亿元,增长10.3%。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上年结转结余收入以及调入资金等,总收入计划为1,492.4亿元。
2011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763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加33亿元,增长4.5%。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等,总收入计划为1,039.4亿元。
2011年,市本级财政收入主要安排如下:
1.增值税市本级分成部分计划安排84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6.5%。主要考虑一是2011年我市将继续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大运会的举办,将促进商业的快速增长,相应带动增值税的增长;二是受国家政策影响,预计2011年免抵调库增值税收入规模与2010年持平。
2.营业税市本级分成部分计划安排269.7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11%。主要考虑我市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巩固,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将带动一般营业税的增长;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预期影响,2011年金融保险营业税收入情况不容乐观。
3.企业所得税市本级分成部分计划安排169.7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17%。主要考虑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值等经济指标有望继续上扬,企业盈利状况进一步好转,将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同时,2011年我市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将再调高2个百分点,会带来一定政策性增收。
4.个人所得税市本级分成部分计划安排75.6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10%。主要考虑2011年企业效益回升和就业形势好转将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将带动个人所得税增长。
5.其他各项税收市本级分成部分计划安排75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下降27.8%。主要考虑2011年我市将实行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为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财力向区级财政倾斜;与第三轮市区体制相比,第四轮体制调整了市区共享税税种,并降低了市级共享税收入分成。
6.非税收入计划安排89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下降1.8%;剔除2010年一次性征收因素24亿元后,增长33.6%。主要考虑一是2010年非税收入含一次性因素约24亿元,包括历年结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亿元、历年结余的罚没收入4亿元等;二是根据财政部有关要求,2011年我市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将增加非税收入约19亿元;三是按照国务院规定,2011年教育费附加征收范围扩大到外资企业,将带动非税收入增收约9亿元;四是市国资部门继续按2010年水平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5亿元,纳入财政预算列收列支管理。
7.上年结转结余收入计划安排18亿元,其中含2010年中央和省专项补助收入13.2亿元,结转至2011年使用。
8.中央补助收入建议安排120.4亿元。按财政部规定,我市属区分成部分先全部列入市本级收入反映。其中:税收基数返还110.7亿元;财政部提前告知的2011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7亿元。
9.省补助收入建议安排13亿元。其中含燃油税费改革后省对我市原养路费等“六费”基数返还6.2亿元,定额补助0.5亿元和大运会专项补助5亿元等。
10.区上解收入计划安排5亿元,主要为地税征管经费专项上解等。
11.调入资金建议安排120亿元。其中调入国土基金25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金95亿元,专项用于我市有关重大项目建设、补充偿还政府统贷本金以及平衡预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0年本级预算中包括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收入22亿元。目前,财政部尚未明确2011年是否继续代发地方债,因此,2011年本级预算中未安排此项收入,待财政部政策明确后在年度调整预算中考虑。
(四)关于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为1,492.4亿元,按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全市财政总支出1,492.4亿元,其中各区支出预算由区人民政府报同级人代会审议批准。
2011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计划为1,039.4亿元(不含基金预算)。按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市本级财政总支出1,039.4亿元。市本级总支出扣除体制性支出233亿元后,实际可支配的财力为806.4亿元。
但在对比各支出科目2011年和2010年年初预算数时,需要特别说明以下情况:
一是2011年财政部调整了部分支出功能科目,如将环境保护支出调整为节能环保支出,将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分设为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和储备事务支出。
二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的有关要求,从2010年起,我市将基建支出分解到各支出功能科目核算。但由于2011年与2010年政府投资计划的方向、行业和重点不同,2011年各支出科目中基建支出也发生了调整变化,导致部分支出科目2011年和2010年年初预算数不具有可比性。
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计划安排54.9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10.9%,主要是继续安排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2亿元,新增“孔雀计划”部分经费1亿元(“孔雀计划”其余经费4亿元在科技支出中反映),重点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深圳;安排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2.03亿元,加大对专利申报的支持力度。
2.公共安全,反映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53.7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74.9%。主要是围绕“平安深圳”建设,新增安排安保设备购置、消防特种装备更新购置等基建支出12.6亿元等。
3.教育,反映政府教育事务支出,计划安排90.6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35.4%。主要是确保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加大对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投入;安排教育基建支出28.5亿元,重点支持深圳大学新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以及中小学校园改造工程。
4.科学技术,反映政府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55.1亿元,剔除2010年年初预算一次性安排的重大项目资助经费50亿元和科技基建支出16.7亿元的等不可比因素后,比2010年同口径增长29.6%。深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安排科技三项费用6.97亿元、软件发展资金1.5亿元和高新技术企业及新产品资助经费7元;大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安排重点项目资助16.6亿元、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8.5亿元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地方配套资金5亿元;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安排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资金3亿元,新增“孔雀计划”相关经费4亿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反映政府在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26.3亿元,剔除基建支出不可比因素后,比2010年同口径增长31.2%。安排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0.8亿元和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2亿元,继续支持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保障大运会的经费需求,安排大运会开闭幕式、大运村、场馆运行及赛事组织等经费8亿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反映政府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23.3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36.3%,继续支持扩大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补贴残疾人社保;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3亿元,增加1亿元,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为应对物价上涨,新增对低收入家庭的物价补贴2亿元等。
7.医疗卫生,反映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40.1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14.6%。安排医疗卫生基建支出21.5亿元,加快滨海医院、新安医院和宝荷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继续安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投入5.8亿元,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继续安排食品安全工程配套支出0.6亿元。
8.节能环保,反映政府节能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69.6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10%。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新增新材料产业振兴规划资金2亿元,继续安排新能源产业振兴扶持规划资金2亿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继续安排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7亿元和新能源汽车推广配套资金6.3亿元;安排特区内外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等基建支出37.3亿元。
9.城乡社区事务,反映政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计划安排73.9亿元,剔除基建支出和2010年一次性安排的市容环境提升计划专项经费8亿元等不可比因素后,比2010年同口径增长8.5%。加快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一批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改善项目,安排都市绿道网、郊野公园和市政道路等基建支出54.8亿元。
10.农林水事务,反映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计划安排19.1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122.1%,主要是水利支出增加10.8亿元。新增对供水企业的亏损补贴2亿元;按照财政部规定,2011年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其中新增原水费安排的支出约8亿元。
11.交通运输,反映政府交通运输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53.7亿元,剔除基建支出和2010年一次性安排经费6.1亿元等不可比因素后,比2010年同口径增长21.8%。加大对公交等公用事业补贴,安排公交、出租车燃油等补贴18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安排深圳北站枢纽工程、福田综合交通枢纽等基建支出14亿元。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反映政府对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19.6亿元,与2010年年初预算持平。主要是兑现我市有关产业扶持政策,安排兑现总部经济优惠政策相关扶持资金4亿元,民营及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2亿元和新增产值奖励资金1亿元;继续安排互联网、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资金各2亿元。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反映政府对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的支出,计划安排5.9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下降18.1%,主要是上年结转的中央补助专项资金减少了1.5亿元。继续安排支持外贸发展专项资金3.8亿元,商贸会展业专项资金0.7亿元。
14.金融监管等事务,反映政府对金融保险业监管等事务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4.1亿元,与2010年年初预算持平。继续安排金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我市金融业的发展。
1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反映地方财政安排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011年不再安排支出,主要是2010年我市对口支援甘肃地震灾区的任务已完成。
16.国土资源气象事务,反映政府用于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的支出,计划安排12.5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197.6%。主要是新增全市地质灾害及危险边坡治理基建支出8.1亿元。
17.住房保障支出,反映政府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10.5亿元,比2010年预算增长36.4%,主要是继续安排人才安居工程专项资金4.5亿元,安排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支出5.5亿元。需要说明的是,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土基金和住房专项资金等,未全部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反映。
18.粮油物资管理事务,反映政府用于粮油物资管理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3.2亿元,与2010年年初预算持平。
19.储备事务支出,反映政府用于储备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2.1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61.5%,主要是新增物资储备支出0.8亿元。
20.总预备费8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4亿元。根据《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备费。2011年本级新增预备费4亿元,总额达到8亿元,占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约为1%。
21.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反映用于债务还本、付息等方面的支出,计划安排125.5亿元,主要是安排政府统贷还本支出100亿元和付息支出25亿元等。
22.其他支出53.6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长116.1%,主要是市属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5亿元,纳入财政预算列收列支管理;对口支援新疆支出市本级负担部分4亿元、预留预算准备金4亿元、上年结转的专项经费4亿元和国家赔偿准备金1亿元等。
23.转移性支出233亿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61亿元。其中:
(1)上解中央支出54亿元,比2010年增加10亿元,主要是增加两法合并后过渡性优惠政策地方负担和新增出口退税地方负担部分,以及预留其他新增上解等支出。
(2)上解省支出31亿元,比2010年增加1亿元,主要是新增援藏资金上解支出1亿元。
(3)补助区支出148亿元,比2010年增加50亿元,主要是为支持各区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增各区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注册资金30亿元;同时2011年是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运行第一年,为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各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新增对区转移支付及对前海合作区补助20亿元。
(五)关于2011年市本级基金收支预算。
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2011年地方预算的有关要求和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201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具体安排如下:
1.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185.02亿元,比2010年预计完成数减少27.04亿元。市本级当年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结转结余收入,总收入185.02亿元,比2010年预计完成数减少57亿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比上年减少约27亿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减少29.9亿元。
基金总收入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计划安排157.22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计划安排4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入6亿元。
其他主要收入项目是: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计划安排2.5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计划安排3.8亿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计划安排1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计划安排0.02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计划安排3.5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计划安排2亿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计划安排0.03亿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计划安排0.18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计划安排4.77亿元等。
2.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支出计划185.02亿元。
基金总支出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本级支出109.17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补助区支出48.05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4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支出6亿元。
其他主要支出项目是: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的支出2.5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3.8亿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0.02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3.5亿元;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2亿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0.03亿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0.18亿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4.77亿元等。
(六)关于2011年光明新区、坪山新区财政收支预算。
2007年、2009年我市先后成立了光明和坪山两个新区,并赋予新区管委会准一级财政管理权限,与市财政按市区财政体制单独分税分成。考虑到管委会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按《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其2011年度财政预算收支单列,与本级财政预算一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2011年,光明新区财政总收入预算计划安排15.6亿元,比2010年预计完成数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9.7亿元,比2010年预计完成数增长15%;非税收入1.1亿元;各项转移性收入4.8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光明新区财政总支出安排15.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亿元,转移性支出0.6亿元。
2011年,坪山新区财政总收入预算计划安排13亿元,比2010年预计完成数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8.1亿元,比2010年预计完成数增长11%;非税收入0.2亿元;各项转移性收入4.7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坪山新区财政总支出安排1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4亿元,转移性支出0.6亿元。
二、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预算
(一)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
(二)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
(三)深圳市本级2011年基金预算
(四)深圳市光明新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预算
(五)深圳市坪山新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预算
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JPG 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JPG 深圳市本级2011年基金预算.JPG 深圳市光明新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预算.JPG 深圳市坪山新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预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