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决算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关于深圳市2011年度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深圳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12-09-18 【字体:
  ——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  乔家华   2012年8月2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作关于深圳市2011年度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依法征管,科学理财,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的各项预算收支任务,全市及本级均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2011年,经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年初预算为763亿元,公共财政支出年初预算为806.4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支出分别调整为798亿元和944.1亿元(下称年度预算)。   一、2011年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1年,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802.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6%,比上年增长10%。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增值税本级分成部分完成77.7亿元,比上年下降1.5%,完成年度预算的77.3%,主要原因一是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我市从2011年开始集中办理软件企业增值税退税,对当年本级增值税直接收入带来一定的减收影响;二是受增值税免抵调库政策影响,2011年本级免抵调库增值税收入比上年下降12%。   2.营业税本级分成部分完成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完成年度预算的103.1%。   3.企业所得税本级分成部分完成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完成年度预算的110.5%。   4.个人所得税本级分成部分完成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完成年度预算的101.7%。   5.土地增值税完成48.7亿元,比上年下降2.4%,完成年度预算的89.7%。   6.非税收入完成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完成年度预算的108.8%。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按照财政部要求,2011年市财政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按照国务院规定,2011年教育费附加征收范围扩大到外资企业,带动了教育费附加收入的增收。   (二)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1年,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完成923.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7.8%,比上年增长17.4%。   2011年,市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4%,比上年增长19.8%。   2.公共安全支出58.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3%,比上年增长79.9%。   3.教育支出91.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5%,比上年增长41.4%。增幅较高主要是确保教育投入法定增长,年初预算和调整预算共增加教育投入21.5亿元,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加大对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投入;安排教育基建支出28.5亿元,重点支持深圳大学新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以及中小学校园改造工程等。   4.科学技术支出61.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2%,比上年下降43.3%。降幅较高主要是2010年为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的引进,一次性安排科技重大项目专项资金50亿元,剔除此因素,科学技术支出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3%;继续落实我市自主创新有关政策,加大对科技研发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投入,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继续加大对科普等公益性科学事业的投入。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7%,比上年下降34.3%。降幅较高主要是2010年安排大型体育场馆等基建支出34.7亿元,剔除基建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比上年同口径增长97.3%,继续支持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确保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大对“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外来青工文化节”等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安排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比上年下降11.7%。主要是2011年我市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的拨款方式,将原需在2011年年底预拨的2012年第一季度的离退休经费改为在2012年年初拨付,剔除此因素影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规模与上年持平。继续支持扩大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补贴残疾人社保;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4.4亿元,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   7.医疗卫生支出38.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2%,比上年增长20.4%。主要是安排医疗卫生基建支出21.5亿元,加快滨海医院、新安医院和宝荷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步伐;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继续推进药品加成下调和医疗服务收费降价等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解决全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8.节能环保支出70.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7%,比上年增长8%。主要是2011年安排特区内外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等节能环保领域基建支出37.3亿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安排支持循环经济资金以及节能减排发展专项资金7亿元;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新增新材料产业振兴规划资金2亿元,继续安排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资金2亿元和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6.3亿元等。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4.5%,剔除基建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规模比上年持平,加快实施都市绿道网、市政道路等一批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改善项目,加快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10.农林水事务支出18.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6.9%,比上年增长195.6%,增幅较高主要是2011年新增对供水企业的亏损补贴2亿元;按财政部规定,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含原水费安排的支出约8亿元。   11.交通运输支出8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9%,比上年增长45.2%。增幅较高主要是加大对公交等公用事业补贴,安排公交、出租车燃油等补贴18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年初预算和年度调整预算共安排深圳北站枢纽工程、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和南坪快速路二期工程等基建支出32.5亿元,以及年度调整预算中安排地铁龙华线项目补贴5.2亿元。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2.9%,主要是上年结转的中央补助专项资金减少了约2亿元,以及根据我市兑现有关产业扶持政策的时间进度,部分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结转至2012年支出。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3.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1.3%,比上年下降24%。主要是受政策性因素影响,2011年中央财政减少了对我市商业服务业项目的转移支付规模。   14.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4.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57.9%,主要是受一次性政策因素影响,2011年减少了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支出。   15.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12.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5%,比上年增长186.3%。主要是2011年新增全市地质灾害及危险边坡治理等基建支出8.1亿元。   16.住房保障支出19.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22.3%,增幅较高主要是根据国家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的要求,2011年我市正式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年度调整预算中安排本级住房货币化改革资金10亿元,用于一次性补缴以前年度房改资金等解决房改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土基金和住房专项资金等,未全部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反映。   1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18.储备事务支出0.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19.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4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新增97.5亿元,主要是2011年年初预算和年度调整预算安排政府统贷还本支出和付息支出。   20.其他支出84.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3%,比上年下降6.1%,主要是根据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1年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年度执行终了再有超收,以及年度预算执行的结余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金,需动用部分按程序纳入2012年本级预算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支出科目的2011年决算数与2010年决算数相比,变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从2009年起,政府基建支出分解到各支出功能科目核算,但由于每年各支出科目中包含的基建支出具有一次性特点,导致部分支出科目的2011年决算数与上年不具有可比性;二是为偿还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政府统贷,降低当期政府债务水平,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本级财政部分新增财力用于偿还以前年度政府统贷本息,导致2011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与上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变动。   (三)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   2011年,本级公共财政收入为802.7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补助收入170.6亿元,省补助收入19.7亿元,区上解收入22.1亿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40.3亿元,调入资金142亿元,中央代发地方债收入22亿元,本级财政总收入为1,219.4亿元。   2011年,本级公共财政支出为923.5亿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60.4亿元,上解省支出43.9亿元,按体制规定补助区支出143.9亿元,本级财政总支出为1,171.7亿元。   2011年,本级财政总收支相抵,结转结余47.7亿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25.6亿元,财政净结余为22.1亿元。本级财政实现了全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市财政尚未批复各区2011年度财政决算,正式批复后,市区两级财政结算数或略有调整。   (四)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6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44.9%。主要收入包括: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3.8亿元;地方教育费附加收入16.4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9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5.5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6.1亿元等。   2011年,本级基金支出完成101.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6.4%。主要支出包括: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2.5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86.6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4.7亿元;彩票公益金支出1.8亿元等。   2011年,考虑上下级体制结算关系和上年结转结余等因素,本级基金总收入为352.3亿元,总支出164亿元,总收支相抵,结余188.3亿元,本级基金结余主要一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结余112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结余11.7亿元,上述结余资金中39.8亿元已纳入2012年本级年初预算中安排,拟将45.3亿元按程序纳入2012年本级调整预算,作为当前稳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用于安排政府基建项目支出,提前启动一批我市“十二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建设,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二是部分有专项用途的政府性基金的结余,主要包括地方教育附加结余16.4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结余9.2亿元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结余6.8亿元等,上述结余需动用部分,已按程序纳入2012年本级基金年初预算安排。   (五)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2009年我市先后成立了光明和坪山两个新区,并赋予新区管委会准一级财政管理权限。由于管委会属市政府派出机构,按《预算法》规定,其2011 年度财政决算收支单列,与本级财政决算一并提请本次常委会审议。   2011年,光明新区财政总收入23.87亿元,财政总支出23.82亿元,总收支相抵 ,结转结余0.05亿元,实现了全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2011年,坪山新区财政总收入22.88亿元,财政总支出21.79亿元,总收支相抵,结转结余1.09亿元,实现了全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六)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   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211亿元,年度执行中由于超收等原因调整为1,305.7亿元(下称全市年度预算)。实际执行结果是,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39.6亿元,增长21%,完成年度预算的102.6%。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5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完成全市年度预算的97.7%。   考虑体制结算关系以及上年结余因素后,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为1,800.7亿元,总支出1,701.6亿元,总收支相抵,年终结余99.1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32.2亿元,财政净结余66.9亿元,全市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2011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1.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2亿元。考虑体制结算关系以及上年结余因素后,全市基金总收入为386亿元,总支出为192亿元,总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194亿元,也实现了收支平衡、有所结余的目标。   (七)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1.“三公经费”概况。“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指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往返机票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购置公务用车支出及公务用车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2.我市强化“三公经费”管理有关措施。从2009年开始,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厉行节约有关要求,我市采取了各项严控措施,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了大幅压减,并实施动态监管和规模总控,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市2009年党政机关公款出国(境)支出在2006-2008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在2006-2008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由此使得我市“三公经费”支出规模大幅下降。今后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三公经费”支出有关要求,我市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建章立制、严格预算,强化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的管理,以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水平。   3.2011年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汇总2011年深圳市本级各预算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支出,合计6.25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0.29亿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4.68亿元,公务接待费1.28亿元。   (八)大运会经费决算情况。   2011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本届大运会坚持“节俭办大运”和“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大运会经费的使用管理。大运会结束后,我市相关部门即抓紧对大运会各项经费进行结算。根据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的惯例,大型运动会经费决算情况一般在经审计后予以公开。从2011年9月份开始,我市已启动了大运会经费的审计工作,目前审计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待结算和审计工作完成后,再专项报告并公布大运会经费决算情况。   二、2011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十二五”开门红,财力水平迈上新台阶。   2011年,深圳辖区实现的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300亿元,财力水平迈上新台阶。从收入来源看,我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除经济增长带动外,政策性、一次性因素也带来相当一部分增收,包括企业所得税过渡期税率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提高,以及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和历年非税收入清缴入库等。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21%,剔除政策性、一次性增收因素后,税收收入正常增幅约为13%左右,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二)财政收入结构保持良好,税源结构更趋优化,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我市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约为90%,税收收入仍处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导地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经济发展的质量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充分体现。从主体税种情况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四大主体税种(地方分成部分,下同)合计完成948亿元,增收110.2亿元,增长13.2%,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7%,继续发挥收入增长的主力支撑作用。分大类税种看,与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效益密切相关的所得税类税收完成387.8亿元,增长18.8%,增收61.6亿元,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6%,反映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与经济活跃度密切相关的流转税和行为税类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城建税等)完成654亿元,增收114.4亿元,增长20.5%,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反映我市经济活跃度较高。从产业结构来看,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税收占比为0.03:40.43:59.54,第三产业税收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的增幅为14.6%,其中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和软件业、物流业税收增幅均超过20%,反映了我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民生和产业发展支出大幅增加,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取得实效,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590.6亿元,增长25.6%,其中民生和产业发展支出得到重点保障,控制一般性支出取得明显效果。在民生投入方面,市本级政府一般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超过80%,其中本级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重点民生支出的增幅均超过20%,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在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2011年本级财政安排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资金136亿元,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人才引进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环节的投入,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我市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继续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及使用、因公出国等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国际会议、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全面实施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基层财力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   2011年,我市开始实施了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实现财权事权下沉,财力全面向基层倾斜。同时,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生态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机制,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特区一体化建设。全年市、区两级分别完成公共财政收入802.7亿元和536.9亿元,增长10%和42%,区级财力水平大幅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的事权得到有力的保障。同时,2011年我市中央级收入完成2,716.4亿元,增长13.2%,中央级收入与地方级收入继续保持协调增长。   三、2011年市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驾马车”协调增长中的职能作用,确保财政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拉动投资方面,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全年市财政安排政府投资经费185亿元,研究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性资金安排增长机制,并向财政部积极争取自行发行地方债券22亿元;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支持深化区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市财政补助各区投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特区一体化建设。扩大消费方面,全年市财政安排支持商贸、会展、外经贸发展等专项资金4.7亿元,支持企业内销产品研发和内销网络建设,加大国内市场拓展力度;完善支持扩大内需政策举措,落实家电以旧换新地方配套资金0.5亿元,促进居民消费;从9月份起开始贯彻实施国家出台的个人所得税结构性减税政策,我市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由284万人减至114万人,减幅约为60%,当年减轻全市居民个人所得税负担约28亿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支持出口方面,完善产业扶持措施,研究出台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优化外贸出口结构;足额落实出口退税地方负担资金,全年办理出口退税881亿元,增长20.1%,市财政安排增值税出口退税地方负担资金约52亿元,支持企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   (二)突出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市本级财政安排136亿元,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协调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大对自主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全年市财政安排科技研发资金17.2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推动了我市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上的跨越式发展;设立“孔雀计划”专项资金,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财政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12亿元,努力将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据市地税部门统计,2011年仅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贡献税收75.5亿元,平均增幅达到42%,比整体税收快2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税收新的增长点。落实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资助、奖励、再担保、投融资运作以及其它市场化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加大中小企业再担保和重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投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各项民生支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011年,市财政全力推进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推进落实“十件民生实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加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免费义务教育范围扩大至非深户籍学生,2011年全市教育支出196.8亿元,增长29.1%,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3.5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和“人才安居”工程,全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性资金支出53.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倍多;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支持医药卫生改革,建立了全市社康中心基本药物“零加成”通过社保平台补助的机制,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78.7亿元,增长26.9%;设立价格调节专项资金,实施“深圳惠民工程”,推出300多辆蔬菜瓜果流动售卖车、600个流动售卖点,覆盖全市主要社区,为市民提供低于市场平均价格20%的农副产品;完善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公交改革和公交降价,逐步缓解市民“出行难、出行贵”问题,全年拨付公交补贴资金约41亿元,其中拨付公交燃油补贴14.8亿元、公交“深圳通”刷卡补贴6.8亿元和公交成本规制补贴18.7亿元等。全力推动深圳宜居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优化,财政全年投入污水处理资金12亿元,保障了18座污水处理厂、全市排水管网(泵站)的正常运营。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研究确立了社会组织财政扶持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奖励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创新市区财政体制,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在财权事权下沉、扩大市区共享税范围、集中财力办大事与调动区级积极性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增强了财政体制的调控功能,更好地发挥了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从2011年起,我市将在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除教育收费外)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支活动,我市预算外资金从此成为历史,预算约束刚性进一步加强。创新资产管理,制定并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办法和使用办法,对包括政府物业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和担保等有偿使用方式进行规范,提高了政府资产使用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公开,明确部门预算公开的主体责任,将市级政府部门预算信息公开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评价范围,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的内容,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2011年,在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成绩来之不易。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部分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部分部门预算单位项目支出不规范等意见,财政部门认真分析,深入整改,取得较好的成效。但预算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财税政策变化影响,我市财政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的持续性不容乐观;预算支出仍然存在进度不均衡、部分项目年底集中支出的情况;财政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积极创新财政政策措施,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重要的一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2012年我市财政预算收支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深圳市本级2011年财政决算.xls